-
1.起势2.左右野马分鬃3.白鹤亮翅4.左右搂膝拗步5.手挥琵琶6.左右倒卷肱7.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.单鞭10.云手11.单鞭12.高探马13.右蹬
-
肘底捶 1、扣脚摆掌:重心左移,右脚尖内扣,上体稍左转;右前臂外旋,掌心转向上,右掌向内掩裹划弧至右肩前,左掌向左、向下划弧;目视右掌(图6一62)
-
左右倒撵猴动作:接上式,身体左转,左脚回落,左手变掌,内旋左带化弧,右手与身同转时,上划弧与左掌成捋式(图140),待左脚落定后,右脚随起而击转腰身,
-
太极拳以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、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等为基该方法。动作徐缓舒畅,要求练拳时正腰、收颚、直背、垂肩,有飘然腾云之意境。清代拳师称拳
-
搬拦捶式1,上动不停。腰向右转靠,意达右肩井穴处;右手与左手相搓划圆后,棚向右侧;重心转移右腿,左手由护档拂至左胯侧,成右弓步(图42)2.上动不停。
-
左分脚 1、重心后移,右脚尖外撇,上体右转;两拳变掌左右分开,掌心皆向外;目视左掌(图6一129)。 2、重心前移,左脚收于右脚内侧,上体微左转;两掌
-
单鞭下势 1、重心左移,上体左转,右脚跟稍外展;左掌变勾手,提至身体左侧,腕与肩膀同高,右掌向左划弧,经头前摆至左肘内侧;目随右掌(图6一142)。
-
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,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、慧根的高下。太极桩是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入门功夫,对桩架、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。现论述于下
-
穿掌下势 1、上体吉转,左脚收至右脚内侧;两拳变掌,右臂内旋,掌心翻转向外,掌指向左,提至胸前,左臂外旋,掌心翻转向外,掌指向左,提至胸前,左臂外旋掌
-
太极拳流传至今,名家辈出,每个练习者都有自身一定的体认,各家体认不同,难以统计。笔者在此仅就传统的基本功阐述一下。一般而言,桩功修炼包含站桩、行桩、化
-
张三丰太极拳退步跨虎动作:接上式。重心和左腿不动,腰胯松活而带右腿撤回原来地方,即往左躁内侧退回原步,右手随身略右转,臂回转后再内旋向上击出,拳眼朝内
-
云手臂发动作、要点均同第三十四式,左右运手,只是在用法的说明上突出用臂发(同图79一图82)第三十四式左右运手动作:1.承接单鞭式,左脚尖里扣,身体右
-
海底捞月1.身体后坐,重心在右腿上,屈膝坐身.收回左脚,左脚在离右脚尺许处虚尖点地,同时左手下沉,右手五指并拢,从左臂上肘窝处向下插出,左手托右臂肘节
-
拳经十三势歌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一名长拳,一名十三势。长拳者,如长江大海,滔滔不绝也。十三势者,掤、捋、挤、按 采、挒、肘、靠。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也
-
并步搬拦动作与第三十式转搬拦捶基本相似,重在腿法的灵活和快速运用,在步法上连续承接下式,所以称并步搬拦(图144后接图43,图44、图45)上动不停。
-
进步揽雀尾动作:右手往上回抽,左手往下拂掌,两手如搓拧状,同时提回左脚,在右前方半步落下,如图151,之后与进步揽雀尾第三十二式相同)。其他均同进步揽
-
腹内松静气腾然,这就是秘诀!腹部松开后,身体自然也放松了。血气流动的时候就没有人为肌肉紧张引起的阻力而不通畅了。越站得松,内气越容易遍布全身。而支撑身
-
双探分掌动作:接上式,不停。左手随楼膝之后继续向后内旋腕至内腰间,与右掌一起向前平掌插捅,掌心朝上,右掌与左幸同时方向变化,向左、向下回楼过胸前,随着
-
白鹤亮翅此为过渡重复架式,与第六式相同。1.上步搓掌接上式。右手和右脚同时由右向左再向身前划弧形上步,右脚跟先着地,掌心随动而滚翻向上,左手从胸前经右
-
道自虚无生一气,便从一气产阴阳。阴阳者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。它既相对,又相溶。相对者:阴极必反,阳极必变者是也。相溶者,阴阳相抱,则万物必昌。此乃万